
- 作者:
- 来源:
- 访问次数:
- 发布时间:
- 文章分享:
近年来,宣城郎溪县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家庭农场系列化探索,不仅开展适度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,而且在融资机制、登记注册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践。该模式将原先分散在各家各户的田地、荒岗向种田能手、致富能人手里集中,走出了一条在龙头企业大规模流转土地和家庭零散经营之间合适的“中间路线”,推动了农业发展、农民增收。目前,郎溪家庭农场发展模式被列为全国家庭农场“五大模式”之一。
制定标准,分类登记。郎溪县县委、县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文件,确定了家庭农场类型和标准:对种植业类面积100亩以上,林业类绿化大苗面积50亩以上,水产养殖类50亩以上,生猪养殖类存栏200头以上,蛋禽养殖类存栏5000羽以上,肉禽养殖类常年存栏10000羽以上,家庭年总纯收入50000元以上,人均纯收入10000元以上,且农业收入是家庭主要来源的农业经营主体统一登记为家庭农场;并对家庭农场实行动态管理,每两年进行一次复审,促进家庭农场规范健康发展。
成立协会,形成合力。郎溪县遴选了产业代表性强、规模较大、辐射带动作用明显,且有一定影响力的家庭农场主,率先成立了“郎溪县家庭农场协会”。协会充分发挥人员广泛、信息灵通等优势,帮助家庭农场解决生产、经营中的问题。此外,郎溪县农委专门抽调工作人员协助家庭农场协会开展日常工作。
提供服务,助推发展。郎溪县结合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活动,县农委每年组织100多名农业技术干部与家庭农场开展对接服务活动,指导家庭农场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新技术应用。目前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58期,受训人员达6300余人次,开展科普讲座22期,听讲人员达1760余人次。此外,该县积极协调金融支持、开展信息化服务。依托安徽省农业信息网主网,开通“郎溪县家庭农场协会网”,及时向家庭农场主提供各类信息服务,引导和支持家庭农场不断发展壮大。
截至4月底,郎溪县登记注册家庭农场总数达1262家,全县家庭农场固定成员4963人。
- 上一篇: 今年起四川省对脱贫攻坚工作不再“一考定终身”
- 下一篇: 四川开展五类培训 为深贫县乡土人才“充电”